在材料科學、膠粘劑研發(fā)、涂層工藝與包裝質檢等領域,粘附力測量儀負責量化材料間粘接強度,評判產(chǎn)品性能優(yōu)劣。其測量結果直接影響質量控制與研發(fā)決策。然而,微小的操作偏差即可導致數(shù)據(jù)失真。掌握粘附力測量儀的正確使用方法,是確保測試結果可靠的關鍵。

一、樣品制備
被測樣品的表面狀態(tài)與尺寸直接決定測試公正性。必須確保粘接面清潔、干燥、無油污與氧化層,按標準方法進行打磨、清洗或等離子處理。試樣尺寸需符合測試標準(如ASTMD1002、ISO4624),邊緣整齊,避免應力集中。對于膠粘劑測試,嚴格控制涂膠量、固化溫度與時間,確保每組樣品條件一致。
二、儀器校準
使用前必須進行力值校準,使用經(jīng)溯源的標準砝碼或校準儀驗證傳感器精度。定期(建議每3-6個月)送計量機構檢定,確保儀器處于有效校準周期內。同時,檢查夾具是否磨損、松動,確保夾持力均勻,避免試樣滑移或提前斷裂。
三、夾具選擇與安裝
根據(jù)測試類型(拉伸、剝離、剪切)選用匹配的夾具。如180°剝離夾具用于膠帶,拉伸夾具用于搭接剪切,浮輥夾具用于柔性基材。安裝時確保試樣受力方向與傳感器軸線一致,避免偏心加載。夾持部位不宜過緊壓傷試樣,也不宜過松導致滑移。
四、參數(shù)設置
在控制軟件中正確設置測試參數(shù):測試速度需符合標準要求(如50mm/min、100mm/min),速度過快或過慢均影響結果;設定合適的量程,避免超載或分辨率不足;選擇正確的數(shù)據(jù)采集頻率,確保捕捉到峰值力與斷裂過程。
五、測試過程
啟動測試前,確認試樣安裝正確,傳感器歸零。以恒定速率加載,直至試樣分離或破壞。觀察破壞模式:是內聚破壞(膠層內部斷裂)、界面破壞(膠與基材分離)還是基材破壞?記錄最大力值(剝離力、拉伸強度)及平均力值。每組樣品至少測試5-10個平行樣,取平均值與標準差。
六、數(shù)據(jù)處理與報告
計算粘附力(單位:N/cm、MPa等),結合破壞模式綜合評估粘接質量。生成包含測試條件、樣品信息、原始數(shù)據(jù)與統(tǒng)計結果的完整報告。